璧山学戏曲地图:藏在市井里的梨园密码
璧山学戏曲地图:藏在市井里的梨园密码
在璧山人民广场的晨光里,总有几个提着水袖晨练的身影。她们把云手划开晨雾,让吊嗓子的悠长唱腔混着早茶香气飘散在街头巷尾。这座被青山环抱的小城,正悄然生长着独特的戏曲生态。
一、文化馆里的传承密码
璧山区文化馆三楼的多功能厅,每周四下午都会传出铿锵的锣鼓声。这里开设的戏曲传承班已走过十个春秋,主讲的李素芳老师是正儿八经的川剧科班出身。她的教学颇有章法:先教身段后教唱腔,把手眼身法步拆解成现代人易懂的健身操。最近她们在排《秋江》,学员里既有退休教师,也有带着孩子来旁听的年轻妈妈。
二、社区里的戏窝子
双星社区的梨园小筑茶馆藏着真正的民间高手。73岁的张大爷能把川剧《白蛇传》的帮腔唱得婉转九曲,他组织的票友会每月初九雷打不动聚会。这里的教学不讲理论,全凭口传心授。常有年轻人带着录音笔来学《别洞观景》,就着盖碗茶学甩水袖,把传统戏文和现代生活搅成一杯醇香的沱茶。
三、校园里的新苗圃
城北小学的戏曲社团最近出了件新鲜事:五年级学生陈小雨用川剧高腔翻唱《孤勇者》,在短视频平台收获十万点赞。这所川剧特色校把戏曲课排进课表,音乐老师王芳开发了一套戏曲广播体操。课间操时间,孩子们踩着锣鼓点转腕踢腿,把传统程式化作青春律动。
在璧南河畔的露天戏台,每逢节庆总能看见老中青三代同台。台下的观众席里,或许就坐着下个登台的新面孔。这里的戏曲传承没有宏大叙事,只有街坊邻居口耳相传的一句:文化馆李老师的班又开新课了,茶馆张大爷说今晚教《情探》,你要不要同去?这般市井烟火里的梨园春色,恰是传统艺术最本真的模样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