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味亳州藏在老街深处的戏曲茶楼,一碗茶听半城故事

【寻味亳州】藏在老街深处的戏曲茶楼,一碗茶听半城故事

穿过亳州北关历史街区的青石板路,绕过花戏楼前袅袅的香火,若你在巷陌转角听见二夹弦的悠长唱腔混着盖碗茶的清脆叮当,那便寻对了地方——本地人私藏的老戏楼子,就藏在这烟火气最浓的老城褶皱里。

这家没有霓虹招牌的茶楼,门头只悬着一方褪了色的木匾,上书同庆茶园四个漆金大字。推门而入,百年梨木戏台前摆着二十来张八仙桌,茶倌提着铜壶穿梭其间,给蓝白粗瓷茶碗里续上亳芍茶。午后两点,三弦一响,台下嗑瓜子的声音渐歇,台上的《借年》《王莽赶刘秀》次第开演,老票友闭着眼打拍子,外地游客举着手机录视频,倒也不违和。

问起具体位置,老街坊会操着皖北口音给你比划:顺着白布大街往曹操运兵道那头走,过了华祖庵门前那棵唐槐,瞅见挂红灯笼的粮油铺子往右一拐弯儿。若实在摸不着门,记着门牌号是爬子巷17号——不过本地人更认巷口那家卖了三十年的嘛糊摊子当路标。

茶楼掌柜老陈说,他们祖上光绪年间就在这开书场,如今传到他已是第五代。二楼包厢里还留着民国时期药商谈生意时题的诗:白芍清火戏入耳,千金方外有知音。如今每逢周末晚场,还能听见年轻演员排演新编梆剧《华佗问诊》,把亳州药都的故事都揉进了戏文里。

若是听完戏还舍不得走,不妨在茶单上寻味戏迷三件套:一碟五香牛肉干配芍花茶,再加个刚出炉的嘛糊烧饼。待暮色爬上花戏楼的砖雕,茶楼檐角的风铃叮咚,恍惚间竟分不清那胡琴声是来自戏台,还是穿过时光的谯城旧梦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