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亳州戏曲服装店:藏在老街巷里的梨园风情
寻访亳州戏曲服装店:藏在老街巷里的梨园风情
在亳州这座以药都闻名的古城,除了药香弥漫的康美中药城,还有一片充满烟火气的文化角落——那些藏身老街巷的戏曲服装店。它们不仅是梨园行头的聚集地,更承载着亳州人对传统戏曲的独特情结。
**一、北关老街:百年戏装店的时光密码**
穿过北关历史街区的青石板路,在挂着李记戏装褪色木匾的老宅里,70岁的李师傅正戴着老花镜裁剪蟒袍。这家始于民国初年的老店,三代人守着这门手艺,连门框上的雕花都浸染着戏服的脂粉香。从前涡河码头唱连台本戏,角儿们下船第一站就是来我家选行头。李师傅的柜台里,至今保存着1953年亳州梆剧团定制的水钻头面。
隔壁的梨园绣坊则是年轻人的新宠。店主小陈从苏州学来苏绣技法,将芍药花纹融入戏服设计,亳州人爱听二夹弦,旦角的帔风要绣九层芍药才够地道。每到庙会前夕,这里挤满了周边乡镇戏班的人,带着油茶罐子边喝边等取货。
**二、花戏楼周边:戏服与古迹的千年对话**
站在国家级文保单位花戏楼前,向东步行200米,华艺戏具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着仿古戏服。店主赵姐熟稔地介绍:这套红靠旗是《长坂坡》赵云款,料子用的是亳芍染的香云纱。每逢周末,能看到戏曲票友穿着新置办的行头,在花戏楼的石阶上甩着水袖拍短视频。
拐进白布大街中段,非遗戏服工作室的定制服务别具匠心。安徽省级非遗传承人马老师傅,会依据客人脸型调整盔头尺寸,亳州人颧骨高,凤冠的流苏要比江南短三寸。他的工作台上,堆着从涡阳农家收来的老绣片,正被改造成新式云肩。
**三、新兴文化街区:传统与潮流的碰撞**
在刚刚改造完成的文帝路文创园,霓裳戏曲体验馆成了网红打卡点。不仅能试穿全手工戏服,还能体验戏曲妆造。00后店主小林开发了戏曲元素日常汉服,把亳州剪纸图案绣在披风上,让年轻游客把微型花戏楼穿在身上。
想要实惠之选,可到老药材市场西侧的戏曲大世界。二楼整层的店铺里,从20元的绢花到上万元的手工蟒袍应有尽有。常能看到民间戏班主背着蛇皮袋来批货,和老板用亳州方言讨价还价:这趟要演《穆桂英挂帅》,凤冠给俺配齐十二朵绒花呗!
**寻店指南:**
-老字号推荐:北关历史街区李记戏装(导航至老砖街34号)
-定制首选:白布大街非遗戏服工作室(需提前三日预约)
-体验打卡:文帝路文创园霓裳戏曲体验馆(提供妆发摄影服务)
-交通贴士:乘公交至花戏楼站,周边巷道适合步行探访
穿行在亳州的大街小巷,这些戏装店如同散落的文化珍珠。下次听到街头传来二夹弦的梆子声时,不妨循着声音去找寻,或许转角就能遇见一袭流彩戏服,正在诉说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梨园往事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