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戏曲圈杀出黑马!这些草根演员凭啥坐拥百万粉丝?
亳州戏曲圈杀出黑马!这些草根演员凭啥坐拥百万粉丝?
在抖音刷到60岁大爷甩着水袖唱淮北梆子,在快手围观00后姑娘用二夹弦演绎流行歌曲,在B站看非遗传承人把老戏台搬进直播间——亳州戏曲人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的触网突围记。
**一、老戏骨玩转新舞台**
老刘说戏直播间里,刘玉坤把手机支架往八仙桌上一架,对着镜头就唱起了《穆桂英挂帅》。这位亳州二夹弦省级传承人,去年冬天在孙子指导下开通抖音账号,如今每条视频播放量破十万已是常态。他总爱在唱段间隙用地道的亳州话讲戏文故事:杨家将精忠报国,就像咱亳州人认死理儿。
在谯城区魏岗镇,74岁的淮北梆子艺人张凤英成了银发网红。她的《花打朝》选段被配上魔性卡点音乐,意外爆红网络。面对网友老太太真潮的调侃,她笑出满脸褶子:老祖宗的玩意儿就该活在手机里。
**二、梨园新势力野蛮生长**
95后姑娘王小曼把二夹弦工作室开在了中药材市场。她的《本草纲目》戏腔改编视频,让老药商们听得直拍大腿:这闺女把华佗故里唱活了!如今她带着20人的年轻团队,专门创作戏曲+亳文化短视频,单条最高点赞破200万。
在涡河边的露天戏台,草根剧团梆子兄弟每周三晚准时开播。团长李强把直播打赏收入明明白白晒在公告栏:上个月进账3.6万,给团员添置了无线耳麦。他们的《包公铡美案》直播场场爆满,有东北网友打趣:比看二人转过瘾!
**三、当非遗撞上流量密码**
这些亳州戏曲网红背后,藏着独特的创作密码:涡河船工号子混搭电子音乐,华祖庵古戏台实景拍摄,连药都酒肆的烟火气都成了天然布景。他们深谙黄金6秒法则——开场必亮绝活,或是惊险的刀马旦亮相,或是穿透屏幕的梆子高腔。
在花戏楼非遗传承基地,每周举办的网红特训班场场爆满。年轻学员跟着老艺人学身段,转头就研究怎么用运镜突出翎子功。62岁的指导老师王振华感慨:现在孩子比我们懂戏,他们知道怎么让老戏'开口说话'。
从老城区茶馆到短视频平台,从药都庙会到直播间打赏,亳州戏曲人正在完成一场华丽的转身。他们用流量为传统戏曲续命,让华佗故里的乡音乡韵,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生机。下次刷到甩着水袖的亳州大爷,不妨停留6秒——那里藏着千年的文化密码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