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丽娟:绽放在亳州梆子戏里的铿锵玫瑰
邱丽娟:绽放在亳州梆子戏里的铿锵玫瑰
**一、泥土里长出的戏魂**
1993年冬,利辛县马店镇文化站的露天戏台前,6岁的小丽娟踮着脚尖看完了整场《穆桂英挂帅》。散场后,她跑到后台,用冻得通红的小手抓住老班主的粗布衣角:俺要学戏!这个倔强的眼神,让老艺人看到了三十年前同样执拗的自己。
每天清晨五点,村东头的小河边就响起咿呀的吊嗓声。丽娟把梆子戏的铜质响板挂在槐树枝上,用木棍敲着练节奏。三年间,她磨破了七双布鞋,在青石板上留下的汗水渍痕,成了村里人津津乐道的梅花印。
**二、破茧成蝶的十八弯**
2008年安徽省戏曲汇演,15岁的邱丽娟带着新编《花木兰》出征合肥。化妆间里,她对着镜子反复调整头上的翎子:师父说翎子要直得像旗杆,眼神要比翎子更亮。当聚光灯打在她金甲红袍的身影上,一段长达2分钟的花枪转翎惊艳全场,台下评委的茶杯悬在半空竟忘了放下。
2015年寒冬的亳州大剧院,邱丽娟在《焦裕禄》中饰演的乡村教师跪雪呼号的场景,让前排观众伸手去接根本不存在的雪花。那天谢幕时,一位白发老人颤巍巍上台,把珍藏六十年的梆子戏老剧本塞进她手中。
**三、古韵新声的守艺人**
2021年秋,邱丽娟工作室的抖音直播间突然涌入三千观众。镜头里,她卸去浓妆,素颜演示如何用农家竹筛当手鼓,拿搪瓷碗敲出梆子节奏。这是俺奶奶教我的'土法子',当年就是在灶台边这么练的。直播结束,后台收到47条拜师私信。
在亳州第十一中学的戏曲社团,邱丽娟独创的梆子戏手势操成了课间新宠。孩子们用云手比爱心,以兰花指传纸条,古韵新声在青春脸庞上绽放。校长打趣道:现在迟到罚站都改唱《包青天》选段了。
**四、戏比天大的平常心**
2023年谷雨,邱丽娟带着剧团在涡阳乡下演出。突降暴雨,观众却无人离场。她甩开浸透的戏服水袖,在泥泞的土台上来了段即兴的雨中花枪。老乡们举着各色雨伞围成同心圆,手机灯光汇成星河,那一刻,千年梆子戏在二十一世纪的春雨里生生不息。
如今在亳州老街,总能看到邱丽娟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的身影。车斗里装着头饰箱,后视镜上挂着唱本,喇叭里放着自录的梆子戏教学音频。有人问她为何不买轿车,她笑指路边的芍药花:三轮能装下整个戏班子的家当,还能闻着药香赶路,美得很!
(注:配图建议:1.邱丽娟童年练功的老槐树今貌2.《花木兰》翎子功剧照3.直播间教学场景4.雨中即兴演出观众互动实拍5.载满道具的电动三轮车街拍)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