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新蕊绽芳华——记北京戏曲学院青年新秀张诗琪
梨园新蕊绽芳华——记北京戏曲学院青年新秀张诗琪
在北京戏曲学院青砖灰瓦的练功房里,总能看到一个纤瘦的身影在晨曦中吊嗓。当第一缕阳光掠过雕花窗棂,这个来自河北保定的姑娘早已将水袖舞成了流动的云霞。张诗琪,这个被京剧系教授们称作老天爷赏饭的00后女孩,正以她独特的艺术悟性在传统戏曲的沃土中悄然绽放。
一、水袖起落间的蜕变之路
2018年那个闷热的夏日,梳着马尾辫的张诗琪拖着行李箱站在北京戏曲学院朱红色的大门前。录取通知书上京剧表演专业的字样让她既兴奋又忐忑——这个从小在县剧团后台长大的姑娘,即将推开真正的艺术圣殿之门。
基本功训练如同淬火的利刃。清晨五点半的毯子功教室,张诗琪的练功服总比其他同学多出几圈汗渍。当同窗们因云手动作不标准而愁眉不展时,她会在月光下的练功房反复揣摩梅派兰花指的微妙弧度。京剧系主任王振义教授至今记得,这个看似文静的姑娘在排演《天女散花》时,为掌握24米长绸的抛接技巧,双手被绸缎磨出了血泡。
二、传统程式中的当代演绎
在2021年学院原创剧目《梨园春晓》中,张诗琪饰演的民国女学生令观众耳目一新。她将程派唱腔的幽咽婉转与话剧表演的内心独白巧妙融合,当那段融合现代舞元素的夜奔亮相时,剧场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。这种创新并未背离戏曲本体,而是将程式化动作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。
她的毕业论文《数字化时代戏曲传播新探》在学界引发热议。文中关于全息投影在传统戏台应用的大胆设想,展现出新一代戏曲人对艺术传承的深刻思考。正如中国戏曲学院郭跃进教授评价:她像一株古梅发新枝,既深扎传统土壤,又向着现代天空舒展。
三、氍毹之外的传承使命
走下舞台的张诗琪,是短视频平台上的戏曲科普达人。她的账号琪韵京声用流行语解读生旦净丑,让《四郎探母》的唱段在00后群体中意外走红。去年冬天,她发起的戏曲进社区活动已走进47个街道,带着养老院的老票友们重温《锁麟囊》的经典唱段。
在刚结束的京津冀青年戏曲人才研修班上,25岁的张诗琪作为最年轻的讲师,演示如何将AR技术融入戏曲教学。当全息投影的杨贵妃与真人演员同台时,她轻抚水袖说道:科技不是替代,而是要让千年戏韵找到新的共鸣。
夜幕降临,长安大戏院的锣鼓声渐歇。卸去油彩的张诗琪望着镜中素净的面庞,仿佛又看见那个在县剧团幕布后偷师学艺的小女孩。从保定小城到戏曲最高学府,从传统舞台到数字云端,这位青年演员正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,续写着梨园春秋的新传奇。正如她演出笔记扉页上那行娟秀的小字:戏比天大,艺无止境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