璧山哪里学戏的人多?这几个地方一开嗓就晓得是老票友!
璧山哪里学戏的人多?这几个地方一开嗓就晓得是老票友!
最近在璧山街头巷尾总能听见胡琴声咿咿呀呀,时不时还能撞见几个边走边练云手的老人家。你可能会好奇,璧山这座以山水闻名的城市,戏曲氛围竟然这么浓厚?今天就带您探探那些藏着角儿的宝地。
**一、文化馆里藏着专业班子**
每个周五晚上七点,璧山文化馆二楼准会飘出《白蛇传》的唱段。推开门,三十多位票友正跟着区川剧团的退休老师学身段。穿淡蓝绸衫的张婆婆今年72岁,耍起水袖比年轻人还利索:我们这儿教的是正经科班功夫,老师连眼神都要抠戏。旁边的老李头插话:上个月我们还去铜梁交流,人家的龙灯配上川剧帮腔,那叫一个巴适!
**二、公园角落的野生戏班子**
要说人气最旺的还得数秀湖公园南门。清晨六点半,十几位大爷大妈已经在凉亭摆开阵势。二胡师傅王伯的琴盒上贴着微信收款码,点戏五块一段。穿玫红练功服的陈阿姨是这里的青衣台柱,她边压腿边说:我们这叫'打围鼓',图个自在。上周有个重庆来的教授,听我唱《情探》听得直抹眼泪。
**三、少年宫里的小戏骨**
周末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楼总是热闹非凡。十岁的周雨萌正跟着老师学《拾玉镯》的捻线动作,她妈妈笑着说:娃儿学了两年,现在过年都要给亲戚演一段。教室墙上贴着孩子们在重庆少儿戏曲大赛拿奖的照片,窗台上摆着各种戏曲脸谱的手工作业。
**四、老街茶馆的戏窝子**
藏在璧泉街道的老茶馆醉月轩别有洞天。每天下午两点,老板都会搬出檀板司鼓。穿对襟衫的赵老板敲着边鼓说:我爷爷那辈就爱唱玩友,现在年轻人也来凑热闹。正说着,两个穿汉服的小姑娘进来点了一壶碧螺春,跟着琴师哼起了《秋江》里的陈姑赶潘。
从青砖灰瓦的老茶馆到现代敞亮的少年宫,从清晨的公园到深夜的社区活动室,璧山的戏曲声从未断绝。这座城的烟火气里,藏着最地道的巴渝韵味。下次您要是听见哪里传来胡琴声,不妨循着声音去凑个热闹,说不定就能遇见一群痴迷戏曲的璧山角儿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