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有戏曲演出吗?老戏迷带路,带你挖出“戏窝子”

**亳州有戏曲演出吗?老戏迷带路,带你挖出“戏窝子”**

走在亳州的老街巷里,总能听见远处传来几声悠长的胡琴声,夹杂着铿锵的梆子响。本地人眯眼一笑:“这准是哪个巷子里的老戏台开锣了!”作为一座浸润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,亳州的戏曲血脉从未断过。但外地人常问:“戏曲演出到底在哪儿看?”别急,跟着本地人的脚步,咱们一探究竟。

**老戏楼里藏着“活历史”**

说到亳州戏曲的“魂”,绕不开北关历史街区的**花戏楼**。这座清代的古戏楼,雕梁画栋间还留着当年徽商斗戏的烟火气。如今的花戏楼虽不再天天开戏,但每逢节庆,这里便摇身一变成为“戏迷打卡地”。去年重阳节,一场亳州梆子《穆桂英挂帅》引得台下白发老人们跟着哼唱,巴掌拍得通红。附近的茶摊老板老李说:“听着戏,喝着亳菊茶,那才是亳州人的下午。”

**剧场里的“角儿”不简单**

若想感受专业剧场的气场,直奔**亳州大剧院**准没错。这里每周五晚的“惠民戏曲专场”雷打不动,5块钱的票价让街坊们直呼“比买菜还便宜”。上个月,当地梆子剧团新编的《曹操还乡》在这里首演,把一代枭雄的故乡情唱得荡气回肠。散场时,听见几个年轻人嘀咕:“原来曹操在戏里也会抹眼泪啊!”

**公园广场的“野生戏台”**

要说最接地气的,还数**魏武广场**的露天戏台。每天清晨天刚擦亮,就有戏迷自发组局。拉弦的刘大爷今年72岁,退休前是粮站会计,现在带着他祖传的坠胡来“上班”。上周日,笔者撞见他们正唱着《花打朝》,围观的大妈们边听边择韭菜,有个三岁娃娃跟着鼓点扭屁股,惹得众人直乐。这种市井味十足的演出,可比剧场里多了几分鲜活。

**赶庙会?其实是赶“戏窝子”**

农历三月廿八的**涡阳老子庙会**,戏台能连唱三天三夜。去年庙会,来自豫皖两省的七个戏班子打擂台,梆子戏、二夹弦、四平调轮番上阵。卖糖人的王师傅说:“最热闹那晚,听戏的人把戏台围得里外三层,散场时捡了半筐踩掉的鞋!”今年据说还要加演皮影戏,老戏迷们早早就开始打听日子。

**攻略贴士**

-固定剧场:亳州大剧院(谯城区芍花路)周五晚常设戏曲专场

-文化地标:花戏楼(北关历史街区)节庆期间有特别演出

-民间戏窝:魏武广场晨练时段、曹操公园周末午后

-查询渠道:关注“亳州文旅”微信公众号,每周更新演出排期

下次再有人问“亳州哪有戏看”,不妨把这条微信甩给他。记住,在亳州听戏,要配一包五香花生米,再来杯古井散酒——戏里戏外,都是道不尽的皖北风情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